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32
- 题名/责任者:
- 《红楼梦》哲学研究:儒佛道三教视阈下“情”的对话结构/高源著
- 出版发行项:
-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9
- ISBN及定价:
- 978-7-306-06302-1 精装/CNY48.00
- 载体形态项:
- 206页;21cm+2
- 并列正题名:
- Philosophical study of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a structured dialogue on "emotion" from the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of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 个人责任者:
- 高源 著
- 学科主题:
- 《红楼梦》研究
- 中图法分类号:
- I207.411
- 提要文摘附注:
- 本书是对《红楼梦》哲学维度的研究,围绕《红楼梦》如何将中国哲学儒佛道三教的术语融入小说题材并与“情”范畴产生对话的核心问题,来探索情与空、情与理、情与梦三重对话结构中情境界在小说哲学语境中的精神嬗变。本书将《红楼梦》置于中国哲学儒佛道对话的视阈中来探讨,关注《红楼梦》的哲学向度以及明清情思潮语境中的小说哲学形态,以期作以系统化的整理探索。在《红楼梦》形成和早期流传过程中,就有旧评点派将其作为“悟书”来进行诠释和评价,而曹雪芹本人也在开卷不久即点出此书“大旨谈情”、“以情悟道”的主旨并用大量的儒佛道的术语来展示所悟之道。这为后来新红学兴起之际王国维等人将《红楼梦》放入哲学和宗教学视阈中进行研究提供了一种依据。同时,《红楼梦》在明清之际儒佛道三教思想融合的背景下凸显“情”的问题并将宋明理学以来的许多重要范畴放入小说语境中来重新思考和定位。通过智愚、真假、有无、情空、情理、好了等对立范畴以及“情情”“空空”“茫茫”“渺渺”等术语的运用,《红楼梦》展现了与儒佛道三教范畴对话结构中“情”的境界嬗变和精神意蕴,并最终呈现“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的主题思想。以“情”问题为核心来融摄儒佛道的思想资源并实现三教重要范畴在小说视阈下的论域转换,从而使三教冲突的价值观在特定的小说语境中得以融构并呈现独特的思想系统,表明《红楼梦》作为一部“悟书”,是根植于中国传统儒佛道三教理论基础上的小说形式的哲学表达。
全部MARC细节信息>>
索书号 | 条码号 | 年卷期 | 馆藏地 | 书刊状态 | 还书位置 |
I207.411/156 | CN1817423 | ![]() |
可借 | 未央馆 | |
I207.411/156 | CN1817424 | ![]() |
可借 | 未央馆 | |
I207.411/156 | CN1817425 | ![]() |
可借 | 未央馆 |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