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责任者:
- 狗狗都市观:犬与人类如何共同打造现代纽约、伦敦和巴黎/(英) 克里斯·皮尔逊(Chris Pearson)著 邹赜韬,林青青译
- 出版发行项: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
- ISBN及定价:
- 978-7-5227-3076-9/CNY96.00
- 载体形态项:
- 401页:图;21cm+2
- 并列正题名:
- Dogopolis:how dogs and humans made modern New York, London, and Paris
- 其它题名:
- 犬与人类如何共同打造现代纽约、伦敦和巴黎
- 丛编项:
- 鼓楼新悦
- 个人责任者:
- 皮尔逊 (Pearson, Chris) 著
- 个人次要责任者:
- 邹赜韬 译
- 个人次要责任者:
- 林青青 译
- 学科主题:
- 人类-关系-动物-哲学-通俗读物
- 中图法分类号:
- B-49
- 责任者附注:
- 克里斯·皮尔逊(Chris Pearson),历史学博士,英国利物浦大学历史系“二十世纪历史”方向高级讲师。早年曾供职于布里斯托大学、华威大学。他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动物史、环境史与文化史,并逐渐扩展至情感史、医学史、城市史和全球史领域,是相关领域的新生代代表性学者。邹赜韬,上海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出版史学著作、译作多部,研究成果见于《中国社会科学》《全球史评论》《近代史学刊》及《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文汇报》《解放日报》等报刊。林青青,上海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社科译者。
- 提要文摘附注:
- 本书将探索城市中产阶级最为关心的五大狗狗问题,即流浪、咬人、受虐、思考以及排便,尝试理解中产阶级市民对此表现出的情感反应及其冲突、融合。矛盾冲突重新塑造了人犬关系,新确定的这种关系十分符合中产阶级的情感诉求。本书第一章主要介绍的是,宠物狗和纯种狗如何被塑造为最能与人类建立亲密关系的犬类,以及它们如何成为犬中品行优良的典范,与此同时,流浪狗如何逐渐成为一个城市治理的大麻烦。对流浪狗的恐惧和厌恶,也构成了狗狗都市的基础。这种恐惧也正是第二章的分析着重点。直到19世纪末,通过接种巴氏疫苗、推行犬用嘴套等措施,人们在一定范围内控制住了狂犬病的传播,这才减轻了狗咬人所引起的城市焦虑情绪。第三章将讨论中产阶级对犬类受虐所表达的人道主义担忧。来自中产阶级的动物保护主义者通过“人性化”的捕杀,把狗死亡时的痛苦减至最低,借此让持续进行的捕杀流浪狗行为合法化。消灭流浪狗与将未经驯服的狗驯化为对人类有益的动物,这两点成了狗狗都市的标志。如此背景下,第四章追溯了警犬被引进城市的全过程,其思考能力也可以缓解中产阶级对罪犯的恐惧心理。随着流浪狗和狗咬人现象的减少,在20世纪30年代,狗的排便问题逐渐成为了人们厌狗心理和相关健康问题的根源。正如第五章所述,将狗驯化为“谨慎的排便犬”是建造狗狗都市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在这整个过程中,人与狗的关系在不断变化,在充满复杂情感的城市化进程中历经蝶变,催生出耐人寻味的城市文明。
全部MARC细节信息>>
索书号 | 条码号 | 年卷期 | 馆藏地 | 书刊状态 | 还书位置 |
B-49/76 | CN1923638 | ![]() |
阅览 | 内阅图书 | |
B-49/76 | CN1923639 | ![]() |
新书:正在上架 | 未央馆 | |
B-49/76 | CN1923640 | ![]() |
新书:正在上架 | 未央馆 |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