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1
- 题名/责任者:
- 曾子 子思子 孔丛子/陈桐生,孙雪霞译注
- 出版发行项:
- 北京:中华书局,2025
- ISBN及定价:
- 978-7-101-16957-7 精装/CNY72.00
- 载体形态项:
- 867页;22cm
- 丛编项:
-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 个人责任者:
- 陈桐生, 1955- 译注
- 个人责任者:
- 孙雪霞 译注
- 题名主题:
- 曾子-译文
- 题名主题:
- 子思子-译文
- 题名主题:
- 孔丛子-译文
- 学科主题:
- 儒家
- 中图法分类号:
- B222.04
- 责任者附注:
- 陈桐生,男,1955 年 10 月出生。安徽桐城人,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中国史官文化与史记》、《国语》(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等专著十余种,发表相关研究论文近百篇。孙雪霞,女。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组负责人,古代文学硕士导师组组长,文学博士,比较文化博士后,美国南卡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
- 提要文摘附注:
- 曾子在孔门七十子中,曾参是对中国后代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学者,也是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他的《孝经》被称为“百行之宗,五教之要”( 邢昺《孝经注疏序》);《大学》提出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从伦理到政治的人生发展思路,被中国封建时代文人奉为人生圭臬。曾参在先秦说理散文发展史上也有重要地位,中国典型的专题说理散文,是在曾参时代出现的。孔伋,字子思,是孔子之孙,孔鲤之子,是战国前期儒家一大重镇,也是孔子后人中一大思想家,宋儒甚至编制了孔子—曾子—子思—孟子一脉相承的道统体系,,学者们将子思与孟子合称思孟。战国时期,学术界重视的是子思论述仁、义、礼、智、圣五种德行的作品。到了宋代,以道德心性学说为核心内容的新儒学兴起,子思的另一篇代表作《中庸》因此受到特殊重视,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中庸》是儒家论述心性道德培养的重要作品,被宋儒说成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作。《孔丛子》是一部相当于“孔家杂记”的书,主要记述从战国初期到东汉中期十几位孔子后代子孙的言语行事。时间跨度近六百年,涉及的内容广泛而丰富,对于了解汉以前孔子世家的发展、演变以及一些著名人物的嘉言懿行、家学传授等等,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
全部MARC细节信息>>
索书号 | 条码号 | 年卷期 | 馆藏地 | 书刊状态 | 还书位置 |
B222.04/3 | CN1923296 | ![]() |
阅览 | 内阅图书 | |
B222.04/3 | CN1923297 | ![]() |
可借 | 未央馆 | |
B222.04/3 | CN1923298 | ![]() |
可借 | 未央馆 |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